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09-07-29
http://lee4.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4/12/31 | 生于70年代 拿着简历乱窜
类别(职场生涯)
|
评论
(0)
|
阅读(77)
|
发表于 16:00
人们形容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丢下《读者》,拾起《销售与市场》,面对书店里满架子的哈佛MBA发呆的一代。
生于70年代的人常说自己是“最尴尬的”: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国家却不包分配了,只好拿着“曾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简历四处乱窜;好一点的费尽周折进了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却发现在这个激情创业的时代,拿干巴巴工资的工薪族实在太可怜。70年代 的人似乎不太“合群”,在喜欢稳扎稳打的60年代人眼里,70年代生人是叛逆的一代;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80年代人眼里,70年代和40、50、60年代人一样,统统落伍。
但他们赶上了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的天时地利,从懂事记事开始就已经闻到了充满诱惑的商业味道,使得他们较之前出生的人更有资格享受商品经济带来的好处。
从五讲四美三热爱、英模报告会到十大杰出青年和福布斯排行榜,这些贯穿了70年代生人的学生时代。较50年代、60年代的人他们经历了更加多姿多彩的市场洗礼。
70年代初的人,赶上了出国潮,搭上了互联网热浪;或者跟着民营企业的兴起,混个经理人,甚至做医生当教师卖保险也能发财。
最让70年代生人得意的代表人物是首富丁磊。不仅仅是丁首富,盛大网络陈天桥,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国美老总黄光裕等,都生于70年代。
有人说50年代的人发财靠关系,靠官倒;60年代发财的人靠出国,靠胆量;那么70年代的人更多靠的是智力和实力。他们的财富重心已经从冒险家向实业家转移,他们善于营销、乐于造势,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圈地,有足够的耐心和狮子般的品格从零开始。
他们正逐步成为职场人生中的中坚力量,开始在生意场上唱主角,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大潮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金饭碗
A 经理人
年薪:10万~100万元不等
经验和能力已经轮到70年代生人崭露头角挑大梁。
尽管70年代生人不乏自己当老板的,有的甚至肄业创业,但相对50、60年代的人来说,毕竟火候差点儿,可以说经理人是最充满诱惑、最适合他们的职业。因为敢于冒险,并善于做“赚钱生意”,特别是他们喜欢以这个年代人特有的思维来衡量“值不值得”,所以,职业经理人中很多精英都是70年代生人,包括营销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研发总监、物流总监等等。
70年代生人在生意场上唱主角的现实不可否认。失去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保障,作为生意场上的活跃分子,他们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同时也追求着最大的利润。
与企业的效益和利益挂钩的年薪制给70年代生人更多的发挥空间。“我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我才能得到什么,做得出色才能得到更多”是他们的信条,而年轻不乏冲劲、冒险和理智的结合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期权、股权、奖金、红利等新激励手段。
最令人兴奋的位置可能要算“事业部总经理”这个位置了,号称公司里的小老板,年度总薪酬平均达到30万元的水平。当然这个饭碗并不好端,不仅需要你肩头背负相当的长期、短期任务,而且还要善于支配人、财、物等各种要素。
由于综合能力强,独当一面,一些不得志或者在公司斗争中失利的“事业部总经理”可能会选择自己创业,但毕竟自己当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不同,是在不同的平台上操作,因此,从这个位置创业的失败者大有人在。
目前国内最赚钱的经理人如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之类,年薪超过百万元的并不罕见。而过去企业里的“工程师”则摇身一变成了“CTO”。70年代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熏陶,不少学业优秀的人理所当然选择理工科专业,经过多年职场的较量和历练已经渐成气候。难怪有人评价,70年代的人生来容易走技术路线。
伴随着的还有一个新名词“CIO”即信息总监,通过组织和利用企业的IT资源,为企业创造效益。这也是70年代生人一个不错的选择,据说这个岗位去年年薪的平均水平已超过24万元。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不少70年代的经理人开始逃离外企。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在外企不可能获得真正的高位,不过是“高鼻子”上司手中的工具,目前经理人从外企逃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B 医生
年薪:3万~20万元不等
医生不仅仅与荣誉有关,这个职业已经更多地与金钱挂钩。医生作为直接和生命打交道的职业,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更高的收入回报。市场经济终于使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价值有了重新标定的机会。当然伴随着现阶段医药业的暴利与黑箱操作,医生获得的提升更多的却体现在隐形收入上,难怪有人说每个医生身后或多或少都坐着医药代表。
出生于70年代、现在是30多岁的医生正好赶上了市场经济这样的“好时机”,一般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胆子也大,价值观较老一代人更容易接受金钱洗礼,加上实践经营的积累,使他们很快成为医院不可忽视的“少壮派”,也成了医药公司的红人。而他们中大部分已经告别了单身时代,在工作、恋爱、房子、婚姻几轮压力后,身负家庭重担,自然难抵金钱的诱惑。
C 教师
年薪:3万~10万元不等
随着教育产业化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教师这一职业也越来越受青睐。有媒体披露,吃香科目小有名气的大学教授外出讲课出场费一两个小时,收取几千上万元的比比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某著名高校热门专业一名讲师的书稿费就足以支撑他买回一辆奥迪车。
其实不仅仅大学教授,中学、小学教师也成了令人向往的职业。
据悉,北京市的一所普通中学,仅2003年查出的一笔教育乱收费就高达700多万元,这些钱被几名校领导私分,于是他们全成了百万富翁。而北京市的许多普通中学教师的月工资已越过4000元,超过了国家最高一级的公务员工资,甚至超过了大学教授的工资。而有的学校教师的购房补贴,一贴就是三四十万、五六十万元。
生于70年代的教授、讲师早已不是新鲜事。面对崇拜周杰伦、渴望与老师“平起平坐”的学生,70年代年轻教师更懂得怎样保持授课的新鲜感,他们的观念和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70年代人已成为“中流砥柱”。
D 作家
年薪:3万~15万元
70年代人出生在一个讲“理想”和“远大抱负”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视现实的社会里。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使他们思想开放,愤世嫉俗,但又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和平年代不会产生惊天动地的好小说,但却不妨碍大批70年代作家的诞生。“因为无奈,我们存在;因为存在,我们无奈。”
于是,我们看到了70年代生人中独有的文学“另类”。
吃香行业
A IT业
年薪:5万~80万元不等
尽管这年头总体薪酬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手机制造业、电信业、汽车业,而传统IT业起色不大。
但因为电信属于垄断行业,而汽车业基本是国企的天下,这些领域给青年人施展的空间并不是很大,能创造青年神话的非IT莫属。
自从1993年第一根互联网专线在中国开通,一群70年代生人的名字便与中国互联网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1年来,中国IT产业风起云涌,经历了天堂与地狱。中关村里第一批生于70年代的CEO们,也从狂热归于理性。“知识英雄”、“知本家”、“IT新贵”,当罩在头上的一个个光环时不时断电无光时,只有他们清楚.com传奇背后的酸甜苦辣。不过,就现实而言,许多坚持下来的人已经开始看到了IT第二波的来临。
B 传媒
年薪:3万~20万元不等
像家电、汽车大多数行业一样,传媒业开始越来越像企业了。目前传媒业已经能感到市场的手在调控。这意味着传媒业对投资者和操作者的要求更高了,如何精打细算,如何经营管理、制定战略变得至关重要。对纸质媒体而言,不仅要有一流的策划、采编人才,还要有出色的广告、发行、排版、设计、管理人才及独具慧眼的投资商,才能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文化竞争,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当前媒体发展,已进入产业化、资本化运作的品牌竞争时代,人才更是传媒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
70年代的人最厌恶的是“原则”,因此那些以求新求变、新鲜刺激为特点的职业就成了70年代生人的天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业飞速发展,70年代人如鱼得水。我们看到,报纸不断在加厚,出了“周末版”还有“月末版”,杂志分出了上半月和下半月,电视节目更是在不停地创新,做游戏、找对象,亲戚朋友一起上。报刊编辑,网站策划,短信写手,乃至新闻线人、专栏作者等一些新职业令人眼花缭乱,而你再看看,这个行业中多数是70年代的人在唱主角。
C 金融
年薪:5万~50万元不等
有人说金融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几年跳槽率最高的恐怕非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莫属,一个部门经理带着本部门全体人员一起从国有商业银行跳到股份制小银行已经不是新闻。有能力才敢进行新的尝试,而这些有能力的人多是70年代出生的人。
在银行业中收入最高的除了高级管理人员就是客户经理,拉存款有提成,营销贷款也有奖励,银行员工的收入拉开了距离,而业绩优秀的客户经理中70年代的人占了相当的份额,因为他们精力充沛,敢于啃硬骨头,并且他们一些长辈的亲戚目前可能正是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实权派,同学朋友也不乏有出息者,所以他们独占天时、地利、人和,拿高薪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各大证券机构、基金公司的客户经理们也多数是30岁左右的实力派,他们精通投资理财、金融营销和信息技术,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头脑灵活,可以说“有为”也“有位”。
别看他们穿着布鞋、留着小平头,走在路上让人们以为是一愤青,或是一卖水的,但你一回头的功夫,他已经熟练地打开奥迪A6的车门,一打方向,一加油,绝尘而去了。
D 广告
年薪:5万~80万元不等
“跑广告的”曾经和“拉保险的”、“收破烂的”一样成为写字楼保安们重点关照的对象,因为当年媒体业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从事广告的人太多了。经过这些年风雨的洗礼,如今依然留在广告业的人已经成了行业的精英。
回过头来看,过去的10年,应当说是中国广告业迅猛发展的10年,目前,中国广告业的年营业额已超过千亿元,并且中国已经取得了2004年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的主办权。广告市场的巨大人才需求给70年代的人更多机会。
当初被保安重点关照的“跑广告的”中,年龄大点的怕丢人改行做小生意去了,年龄小点的吃不了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的苦,一气之下深造去了,而多数70年代出生的“跑广告的”都坚持了下来,他们坚信“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经典信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生于70年代广告人的特点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789]
文学小品
[153]
我笔我心
[71]
时尚美图
[195]
动感地带
[36]
踩晕追悦
[158]
我听我歌
[23]
职场生涯
[85]
深水炸弹
[60]
留言
[8]